一個爽朗的秋日,山東文旅景區投資集團副總經理曲磊同志到德州考察文旅項目,在紅色收藏家史振升先生的展覽館里,驚喜地發現一枚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書“濟南軍區文工團王音泉(1955年配用第41號)”字樣的臂章。“這不是我們天蒙山景區主打產品沂蒙山小調誕生地主題曲——《沂蒙山小調》改編作者的臂章嘛!”端詳這枚早已泛黃的珍貴臂章,前輩們踏經的崢嶸歲月讓曲磊感慨不已。
(紅色收藏家史振升先生)
(史振升先生收藏的王音泉臂章)
一首歌,一段歷史
算起來,沂蒙山小調已經傳唱八十年了。回到1940年那個戰火紛飛的春天,在天蒙望海樓山下的白石屋村駐扎著一群滿腔熱血年輕人——抗大一分校文工團,為了阻撓“黃沙會”不斷散布謠言,團長袁成隆組織團員李林、阮若珊創作出了沂蒙山小調的前身《反對黃沙會》。
(《反對黃沙會》歌詞)
一經作出,很快受到廣大軍民的喜愛,曲作家李林的生前好友、作曲家商易回憶:“在那長夜中的敵偽統治區聽到這樣的歌,真像數九寒天撲面吹來的一陣春風,頓時感到無比振奮。”
蕩滌滄桑歲月,戰火硝煙已盡,轉眼來到1953年秋,濟南軍區文工團到青島、煙臺一帶演出前準備曲目時,時任文工團副團長的李廣宗,樂隊指揮李銳云,研究組組長王音泉從廣泛搜集到的多首民歌中選中了一首,重新記譜,補寫歌詞,并以《沂蒙山小調》定名。
“ 高粱(那個)紅來(哎)豆花香,萬擔(那個)谷子(哎)堆滿倉。咱們的共產黨領導的好,沂蒙山的人民(哎)喜洋洋?!毙聲r代唱出新的奮斗精神,這首歌頌沂蒙山秀麗風光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革命歷史歌曲傳唱至今。
傳承,讓歷史告訴當今
今天,這片紅色的沃土已是蜚聲全國的旅游勝地——魯商·沂蒙山銀座天蒙旅游區。曾經的先輩投身革命矢志不移,如今的我們也要繼續為建設沂蒙老區付諸心血。
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弘揚沂蒙精神,傳承紅色基因,天蒙旅游區在打造一流山岳旅游產品的同時,依托沂蒙山小調誕生地,以恢復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在此生活時期的村落場景為核心,將上白石屋村建成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。
“紅色歷史不能忘記,紅色資源更要傳承弘揚?!本拖袷蔷皡^總經理朱愛軍曾說的,天蒙旅游區已成為臨沂沂蒙紅色教育、革命傳統教育、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教學培訓基地。
自2016年開園以來,吸引了近百萬名黨員干部、數十萬名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學習、接受教育,學唱小調,切身感受沂蒙精神在新時代崛起的力量。
歷史無聲,精神長存??粗⌒〉谋壅?,仿佛又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奮發向上地投身革命、建設和改革的洪流的畫面。今天,我們也要繼續當好沂蒙精神的接力人,堅守初心,砥礪前進。